「做好人的義務」你有這心理制約嗎?

你認識這樣的人嗎?

覺得自己有義務當個「好人」?


心理學上總是善良的人,其實在滿足自己的「被需要」的感覺

「他真的很需要我!」
「我不能拒絕,不然就沒人幫他了。」

當你這麼對自己喊話的時候,有沒有想過這其實都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呢?


當你覺得自己沒有被重視和需要的價值,就會去承擔別人的期望(無論這些期望合不合理),靠填補別人的需求來滿足內心的空洞。換言之,看起來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,其實是在滿足自己「被需要的需求」。仔細想想,那些有求於你的人,有哪些是真的別無他法,非你幫忙不可?還是純粹知道你不會拒絕,所以才想把事情丟到你身上?

如果你總是那個好人,那麼有潛伏在友好表面之下的心理危險正在侵蝕你,例如:

1.負面情緒內化
永遠善良的人並非沒有情緒,而是把負面情緒內化了。所有不滿的積累最終會演變成怨恨,伴隨抑鬱、焦慮的產生。

2.自我批評
好人很明白,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責備自己。覺得自己什麼都無法做得完美,辜負了許多人的期待。

3. 無私讓你變得自私
當你對別人太好的時候,你會對他們產生同樣不切實際的期望。

「我對他這麼好,他也應該要回報我。」
「我之前幫他這麼多,這樣的要求不算過分吧?」
而當別人不能滿足你的期待時,你可能會變得憤怒和憎恨,無形中也變成一個自私鬼。
4. 無法建立良性親密關係
你和周遭人們的親密關係可能缺乏深度。你選擇妥協,永遠不說出真實感受和你真正想要的東西,缺乏誠實和親密感而產生一種無衝突但膚淺的關係。
5. 你會在懊悔中度日
你會對逝去的機會感到悔恨,後悔自己沒有去做你想要的,而不是別人想要的或期望你做的事物。
當個好人是件好事,但不必奉為教條。比起無止盡的付出,建立明確的個人邊界才是首要。畢竟無法好好愛自己的人,別人也不會重視你。

其他內容, 延伸閱讀..


其他相關內容--


最新目録